首頁108課綱閱讀理解卡關,看了書卻讀不懂?連建中學生都在學的有效「讀書」方法!

閱讀理解卡關,看了書卻讀不懂?連建中學生都在學的有效「讀書」方法!

《天下雜誌》曾經刊出一篇訪談專文,標題是「哪一堂課這麼狂?竟發現建中學生其實不會讀書」。仔細了解,內容應該沒有嘩眾取寵,而是事實。

主要原因出在臺灣的學生長年苦讀教科書,或是按照教科書內容做精要提示和考古題分析的講義,這些學習材料多是高度濃縮的考試重點,不太講求清晰詳盡的闡述或論證過程,白話一些地說,「背下來」就對了,不用思考,不必懷疑,因為考試可能就會考到。所以,教科書文本很難成為理想的閱讀文本,這類學習材料讀多了,更會妨礙閱讀理解能力的發展。

如果再加上「課外書」閱讀經驗有限,又沒有遇到好的啟蒙老師,這一來,便很難避免閱讀理解能力趨於薄弱的困境。

想要知道你是不是具有閱讀理解的能力,其實不難。自行查找、或請老師推薦一篇自然科學或人文社會科學的科普文章,大約1,000 字左右,讀讀看,是否可以順利掌握文章中的C(主張)、A(論點)、E(證據),並且統整出整個的論證結構(參考本書的〈萬丈高樓平地起:主張、論點和證據〉一文)。算一算前前後後花了多少時間完成,然後請人評估結果是否符合原文結構及重點。

根據許多中學老師的教學經驗發現,不少學生遇到500 字以上的文章,就開始頭大,抓不到重點,如果讓高中生讀1,000 字以上的科普文章,有一些人甚至馬上就放棄了。但是,如果能先學會一些閱讀策略,多數人是可以順利地在一篇短文閱讀中掌握主旨大意,並能抒發一些個人感受或思緒的心得。如果能得到更多引導和鼓勵,符合其背景知識,閱讀時間也比較充分,掌握一篇較長文章(例如1,000 字以上)的主旨大意、寫個200 字以內的心得,大體上也沒問題。

不過,若從主旨大意再繼續理解,進一步請學生找出文章中的闡述或論證,以及支撐主旨大意、主張或主要論點的支持論點,就會難倒不少人;如果再追問這些支持論點與主要論點之間是否吻合、緊密連結,以及是否足以推演出結論,能夠正確回答的人就更少了。這樣的閱讀理解表現,在全臺灣各地指標性高中的一年級新生裡也不罕見,讓許多學者專家十分詫異。

拆解文句段落,檢索與擷取訊息

以良好的遣詞造句來發揮文中的主旨大意,寫一篇抒發個人感受或思緒的漂亮心得,這當然是一種能力,但對於閱讀理解帶有論證性質的文章而言,這種能力其實不太能派得上用場。要掌握、理解一篇帶有論證性質的文章,第一步關鍵在於我們得先學會拆解文句段落,檢索與擷取訊息。

簡單來說,一篇文章通常包含三個部分:前言、正文、結論;無論哪一個部分,都是由「段落」組成,而每一個段落則會包含「主題句、支撐句、結論句」。若以「積木」比喻段落,每一塊積木(段落)均由「主題句、支撐句、結論句」構成,一篇文章就是用好多塊這樣的

「積木」組合而成。(圖6)影像影像

在本單元一開始曾提到教科書不是好的閱讀文本,主要原因就在於:教科書作者總是設法在有限的篇幅中濃縮所有的考試重點,造成必須在段落裡省減支撐句,而且還得限縮正文篇幅,以至於欠缺闡述或論證的過程,讀者只須死記死背結論(考試重點)就好了。

好的主題句(topic sentence)作用在陳述該段落即將發展的觀念,不宜太籠統或太偏狹,必須清楚地說明整個段落的重點,但不須帶入細節。

好的支撐句(supporting sentences)作用在透過解釋、推理或證明來支持主題句,細節(例如實例、類比、統計數據、引用相關資料中的觀點、專家意見等)通常都在支撐句中出現。請注意支撐句附上的英文「sentences」,意思是可以有好幾個支撐句。

好的結論句(concluding sentence)最好能以一句完成,主要是概述這個段落的重點,或改寫主題句,加強印象。

所以,讀懂一個段落,是閱讀理解的開始,而能掌握前言、正文、結論之間的脈絡或邏輯,則是目標,這得從主要論點(the overall argument)和支持論點(contributing arguments)的辨識下手。

雖然在許多較為複雜的討論中,主要論點可能不只一個,但在初步學習階段,可以選擇統整性較為凸顯,只探討一個主要論點的文章來練習。

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嗎?

分享 迎戰108課綱最權威攻略《高層次閱讀與思考》

相關的文章

留下一個回覆

請輸入你的評論!
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

訂閱最新的108課綱資訊

想要知道更多即時的108課綱資訊嗎?快來訂閱電子報吧!完全免費!

推薦文章

更多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