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其他我為何要創辦一本獨立雜誌?談〈因為我們年輕〉小誌的創刊過程

我為何要創辦一本獨立雜誌?談〈因為我們年輕〉小誌的創刊過程

我們都曾經在追逐夢想中失望過,往往以為夢想是很遙遠的一件事。但其實,只要開始了,夢想達成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大。

我也是在創辦雜誌的過程中逐漸領悟到這一個道理。

Image for post
2019 華文朗讀節擺攤側拍

你為什麼要創作雜誌?

好多人這樣問過我。

有時我還會接著被問到另一個很好的問題:「為什麼要用「刊物」的形式來創作呢?」我想,這些應該是很多人的疑問才對。

也許你在今天之前並不知道這本自學生創辦的小誌,偶然之間點進來這篇文章,才知道有我們的存在;或者,你是從創刊初期就默默地關注、支持我們的讀者。不管如何,我想在這篇文章詳細紀錄與分享,這本雜誌從剛開始的初衷,到後來演變成現在〈因為我們年輕〉 WAY 小誌的過程,並詳細闡述〈因為我們年輕〉小誌希望帶給年輕人的影響 — — 也就是我們的願景。

最初,真的只是想試試看

有認真想做雜誌的想法出現時,是在國三。

小時就很喜歡看各種雜誌,家裡還有訂國語日報,舉凡未來少年、地球公民等兒童讀物我都看過了。國中,家裡有訂過今周刊、天下雜誌、中學生報,在圖書館也會去雜誌區找各種文藝雜誌來翻閱。這些經歷讓我在國中時就對雜誌有很多想法,同時也會很想要自己創作一本雜誌,並享受定期出刊的喜悅和興奮感。

當時並沒有想那麼多,只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,和一位跟我差一屆的學弟朋友聊起這件事。我跟他提了我想做雜誌這個想法,他也欣然同意,就這樣我們兩個人開始了編輯雜誌的過程。

最初,我們把雜誌定位在「文學」,工作室名稱叫「小說駭客」,以雙月刊的形式發表。剛開始真的完全不知道做雜誌的順序和過程是什麼,但就兩個人一頭熱地栽進去,寫文、邀稿、排版、用 Wix 架設雜誌網站等等都是我們自己去做。我還記得當我把第一期的電子檔拿給家人時,心裡是多麼有成就感。雖然現在回頭,看似做得不怎麼樣,但卻也是因為那個熱情,促使我思考接下來每一個選擇的意義和結果,也才能堅持到現在。

輾轉過了三期,雜誌的運作嘎然而止。

我因為要準備會考,而把一部份心力放在考試之上。比我小一屆的學弟雖然不必會考,但是讀國際學校的他課業也不輕,再加上學弟的父母希望他能好好地專注在課業上,學弟也就慢慢退出了做雜誌的行列。第一階段的雜誌歷程就停止在唯一一本第三期印出那刻。

我已經忘了當時的感覺,只記得在暑假參加自學生的營會時,興奮地跟朋友分享我當時的第三期試閱本。高中學期開學時,我開始思考,究竟,雜誌的旅程就要這樣結束了嗎?

這次,我決定孤軍奮戰,卻同時領悟到了團隊的重要性。

因為我們年輕前身的文學雜誌

摸索,逐漸找到方向

第二階段的文學雜誌,我把幾乎所有的工作都攬在自己身上。自己策劃、邀稿、寫文、排版、宣傳、經營,唯獨封面照我特別請住在台北的幾位自學生朋友拍攝。

我覺得有正式印出來就跟第一階段的雜誌有很顯著的差異,我想告訴大家的是,這次我是來認真的。我想證明給之前聽聞我說要做雜誌的人們,我做得到,並且已經在做了。

第一期的主題剛好呼應我那年會考的題目:「我們這個世代」。公開後,陸續收到一些朋友表示想購買,就這樣賣出一些,心裡也有小小的成就感。繼第一期的少數迴響之後,著手策劃第二期時,幫我拍攝封面照的一位自學生加入了我的團隊,也是因為有她的加入,讓我瞭解到團隊分工對一個經營者的重要性。

美編的加入使這本雜誌增色不少,第二期我們討論的主題是:「教育這件事」,還向慕真在家教育協會理事長、香港的網路作家邀稿。印出來後,我們用盡兩個人的人脈宣傳,買第二期的讀者也比第一期多了一些。美中不足的是,第二期的規格、樣式、輸出紙質、內文色彩都跟第一期稍有不同,這一點也成為我們討論雜誌接下來方向的起點。

第三位夥伴加入我們時,我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:文青人文學雜誌停刊。

我們整理出三點停刊的原因:

  1. 當初在創立文青人文學雜誌時,我們沒有充足時間訂定一個明確且清晰的目標與願景,導致有些讀者無法對我們產生認同,或是找不到這本雜誌的獨特性。另一方面,我們在創作的過程中,也會覺得很難堅持下去。對一個雜誌來說,有一個明確的願景和目標是很重要的。
  2. 當初創立雜誌時是以文學的名義,但我們從第一期到第二期發現,普遍讀者對文學的興趣不高,有些讀者根本對雜誌的內容不感興趣。也許是因為我們內容主題設定得沒有很準確,導致讀者不容易被雜誌的內容吸引,進而感到疲乏和無聊。因此,在我們的討論下,重新探討了雜誌的初衷。
  3. 從第一期到第二期,許多地方都能看出雜誌的不足與缺失:從校對錯誤、格式不一到輸出品質等,我們從這個過程和經驗中發現,一本雜誌的產出,從無到有,再到質,再到量,真的是一段需要時間的旅程。不只是過程,更是從一開始就要有好的願景與目標,才能讓一期一期的雜誌都能有一貫的價值與風格,並讓讀者有意願想要收藏紙本雜誌。

基於以上三點,我們決定在該年年底重新出發。你也許會覺得,我們太衝動,這些是不是都是三分鐘熱度而已?這些我們都想過。正因為有之前雜誌的經驗,讓我們在規劃時有許多的提醒和謹慎,並設定了明確願景、清楚的定位與客群。

不再是「文學」,而是專注在「自學生」上,因為這一本雜誌,將會完全由自學生共同創辦與執行規劃。

WAY小誌團隊開會實況

重來,因為我們年輕

決定了做「自學生」這個主題的雜誌後,我們三位便著手進行事前籌備工作。2019 年底最後一個月(十二月)要出刊,這表示我們十一月就要印好,倒推回來,我們從三月到暑假期間必須把雜誌的願景、定位、模式和第一期的初步規劃都討論出來,暑假過後立刻開始執行。

聽起來很熱血吧?這就是我們當時的心情。初步討論雖然依舊不完整,但經過時間的醞釀,進度在八月底的開會中獲得了進展。我想,很多時候真的需要等待靈感的啟發,因為那些困擾已久的問題常常就會迎刃而解。

最終,我們確定了這本〈因為我們年輕〉的三個願景:

  1. 帶出自學生的故事:很多人都不了解自學生在做什麼,希望藉由雜誌的媒介,跳脫「自學生一定就是怎麼樣」的框架,讓大家更了解自學生,並且看到自學生在做的事情。(誰說自學生不能出雜誌?)
  2. 夢想實踐力:這是非常核心的一點。我們希望藉由訪問自學生的故事,帶出夢想實踐力。受訪者都不是大人物,而是跟你我一樣平凡的人;他們的共通之處在於:他們都正努力地為著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去努力。夢想不是遙不可及,或者只是紙上談兵、嘴上說說罷了,而是可以在我們自己的日常與生活中逐步去努力與實踐的。我想,我們自己在做這本關於夢想的刊物,某部分也是在活出這個願景,因為我們自己就在實踐自己的理想。
  3. 更多觀點的激盪:我們希望除了我們自己的想法,也能看到更多自學生、非自學生的想法在這本小誌激盪,甚至在我們的社群中創造價值。

確定了願景之後,這本小誌的雛形也越加完整,同時我們有了更多的動力和熱情去執行。這讓我終於親身體驗到,一個構想能否成功,願景是否明確真的佔了很大的一部份。

就這樣,〈因為我們年輕〉第一期在一個矇懂無知的狀態下,融合了以前的經驗、現在的資源和人脈,以及未來的目標和想像,默默地出刊了。

〈因為我們年輕〉WAY小誌

突破,蛻變的過程

從第一期出刊(2019/11)至今(2021/02),〈因為我們年輕〉WAY 小誌共出了四期。

這段期間,除了出雜誌之外,小誌團隊還受邀至各地分享我們創辦雜誌與自學的故事。

2019/12 通過華文朗讀節「明日之星」自費出版的獨立刊物海選,在華山文創園區與一群高中校刊社及業界獨立出版業者共同擺攤。這場活動是小誌的一個里程碑,我們因此接觸了大量的同路人,也遇到很多願意給我們機會分享我們故事的人,甚至幫助我們的貴人。

因為在華文朗讀節參展的緣故,我們在 2020/03 分別受邀至高雄和雲林分享創辦小誌的故事。在高雄是一個高雄地方刊物「大雄誌」所舉辦的小型講座,大雄誌主編邀請我們去分享創辦自學生雜誌的故事;而雲林則是受到正心中學校刊社老師的邀請,跟校刊社學生們分享與交流製作刊物的經驗。

2020/07 我們參與無界塾自學生自辦的「致北極星自學生聯展」,在活動當中結識了更多跟我們不一樣的自學生,也因此受邀在該年九月的「自學森友會」活動中訪問與擺攤。

2020/09 我們參與陳名老師的線上微訪問,跟國高中生們用直播的方式聊聊我們的故事。2020/11 受邀至國立教育廣播電臺的〈今天不補習〉節目訪問,首次以廣播的方式分享我們的故事。

2020/12 我們參與了第四屆政大實驗教育嘉年華,這場活動有很多實驗教育人士、老師、校長出席,我們用簡報的方式簡介我們的故事,以及在下午的交流環節當中擺攤,認識了許多老師、實驗教育人士、教授。也因此在隔年一月受邀至雲林縣拯民國小,跟小學高年級學生分享我們的故事。

真的是奇蹟。

我剛開始創辦雜誌時,完全沒料到,起初一個簡單的想法,竟會迸出這麼大的火花,演變成這麼一段奇蹟式的旅程。我覺得這要感謝一路上滿滿的恩典和貴人,因為是許多人願意給我們這些機會,現在才能有這些美好的成果。

其實,現在回去看這些過程,就好像是看著一個進化史的感覺。我自己也從原本完全不敢上台講話、或在眾目睽睽之下發言的人,變成一個能與人侃侃而談、不再害羞的人。自己不斷在當中突破自己、挑戰自己,我覺得這才是這段旅程中帶給我的最大收穫。

〈因WAY我們年輕〉小誌微型展覽

回首,充滿恩典與貴人

為了記錄這段旅程,也同時為四期小誌做一個階段性的結尾,我們在 2020/02/04 主辦了一場微型展覽。

從策劃、設計展區、找場地、製作展品、活動規劃全都由我們一手包辦,首次辦活動的我們顯得有些生疏,但我卻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能嘗試看看。

微型展覽前一天,我們熬夜到了凌晨五點。

是青春吧!因為想到這段旅程將到一個階段性的結尾了。有些不捨,卻很感恩,因為知道這段旅程是受到許多貴人相助才變得如此豐富,以及有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恩典出現才變得如此奇蹟。

自己在這段旅程中也成長了不少,結識了很多有想法的人,擴大了自己的眼界和視野,想法被改變了許多。自己也在出刊四期的節奏之中慢慢看見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,思考之餘尋找創新與未來的更多可能性。同時,我回過頭來想,我的這本獨立雜誌,是否無愧於印成紙本的價值和優勢?〈因為我們年輕〉真的值得被印出來嗎?

詢問自己時,突然明白一個道理:回首看過去的成果和經驗都會變成越來越微不足道,我對這本小誌的期待值只會越來越高,現在要做的,就是盡可能地提升這本小誌的內容含量和曝光率,才不會枉費我們花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印出來。

微型展覽圓滿結束,雖然身心俱疲,但是心裡知道這都是值得的。

小誌微型展覽 第三站 時光長廊

展覽當中有一區我特別想介紹,是第三站「時光長廊」。我們印出了我們這一段旅程中幾乎所有的活動照片,參雜一些我們的開會日常與手寫明信片。自己在籌備這一個展區的時候,像是搭上一台回顧的時光機,彷彿看見了這段時間的自己,以及過程中的成長,真的很感動。

我想,這同時也是一段尋找自己的過程吧!自己在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與方向,不再模糊,因為有信心終將到達彼方。

未來展望

第四期與微型展覽是一個階段性的結尾,我想也是達成〈因為我們年輕〉的一個小小里程碑。第一季即將結束,但卻同時是另一個起點。

我們實踐了當初訂下的幾個目標,也達成了第一個短期里程碑:「穩定出刊一年(四期)」。因此,我們決定在第四期出刊後,暫時停刊。

我對〈因為我們年輕〉的未來是有無限想像的,四期之後是一個嶄新的開始,團隊內部會重整這一年多來的學習與經驗,重新檢討這一年的成效,並做出些微的改變。我們希望藉由停刊的這一段時間重整〈因為我們年輕〉,未來將會以什麼樣的狀態與形象再次出現,我真的不知道;但我很確信的是,我會常保那顆「自學」的初心與精神,以便快速適應這個日新月異,甚至是分新秒異的世界,並且透過獨立刊物,甚至是更多媒介,創造更多價值與影響力。

我們會勇於實踐對於自己的理想,甚至是對小誌的理想,付出行動後,將沒有什麼是完成不了的事。

〈因WAY我們年輕〉小誌微型展覽 合照

為什麼叫做〈因為我們年輕〉We are young?

因為……

就是因為我們年輕啊!

年輕是一種態度。很多人往往以為年輕是受限於「年齡」之下的,但我覺得其實不然,年輕不年輕,端看你對它的態度是什麼。

沒有人會侷限你,除非你自己先侷限自己。

因為我們年輕,我們走出了不一樣的 WAY。

相關的文章

留下一個回覆

請輸入你的評論!
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

訂閱最新的108課綱資訊

想要知道更多即時的108課綱資訊嗎?快來訂閱電子報吧!完全免費!

推薦文章

更多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