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108課綱熬夜讀書還是一直忘?懂得把資料變成知識,大腦這樣記憶才靈光!

熬夜讀書還是一直忘?懂得把資料變成知識,大腦這樣記憶才靈光!

資料(data)、資訊(information)、知識(knowledge)是我們常常看到的字詞,似乎沒什麼大學問,但就高層次思考的學習而言,三者的區分可是很重要的!

資料,其實是指還沒有經過自己處理的原始紀錄,尚未跟自己有任何關聯,只是零散的待在實體世界或網路空間中某個角落,譬如一份文件、一本書、一疊雜誌、一個EXCEL 檔案、一則廣告等。

資訊,就是在眾多資料中找到某種焦點或重點,因此將這些資料加以篩選,進而有所組織及分類,藉以呈現一種跟自己有關聯的意義。

譬如做為一名新生,我想要知道從家裡到學校有哪些通勤方式可供選擇,這時市區公車或捷運的路線圖、時刻表,或者Google Maps 等,都可能是我的資料來源。從這些資料中加以篩選、比較、分類,發現某一條路線的公車應該是通勤上學的最佳方案,這一份公車路線圖及時刻表,就從原來的「資料」轉變成「資訊」了。

此外,當我早上抵達公車站時,在站牌的行車動態系統告示上,看到不同路線公車即將抵達的時間,這些時間其實都是「資料」,但我只會注意想要搭乘公車的到站時間,對我而言,這個時間才是我需要的「資訊」。

所以,「資訊」應該是我在眾多資料中篩選出某一個對我有意義的資料,這個資料就是我要的資訊;另一種情況則是:我把一些我認為有關聯的資料挑選、彙整出來,那個關聯的部分才是我要的「資訊」。譬如說,到新學校上學一個月之後,偶然情況下發現如果搭乘公車提前兩站下車,轉騎公共自行車,其實可以提早5 分鐘到學校,因為公車會繞路,下車還得走一小段路,而使用公共自行車可以節省下這些時間。將公車路線圖、公共自行車分布圖等彙整比對之後的新通勤方案,就是我統整之後形成的新「資訊」。

死記死背,資料無法變知識

知識,通常都是經由觀察、調查、學習、研究的過程,匯集眾多相關的資訊,再加上一連串的經驗或一系列的思考而發展出來,具有明確的主題和特定的目的,足以通透、清晰地了解某個情境、某個事物,或某種規則、方法等。

只要是「知識」,應該都得具備三個特徵:被證實的(justified)、真的(true)、被相信的(believed),因此,當然就具有分享、溝通、應用的高度價值,甚至可以再將這個知識加以轉化、改造、創新。大部分的創造思考,都是經由這樣的過程才激發出來的。

以通勤上學為例,我可以從中學習如何篩選、整合各種(交通)資料而成為資訊,然後做出最節省時間通勤的「決策」,甚至進一步發現公共運具對於城市交通需求的貢獻,或者關於「綠色交通」的種種認識。累積這一些經驗或思考,透過與同學、老師的交流和討論之後,就有可能形成明確的「知識」。

經由以上簡要的說明,三者的區分是否很重要呢?從資料到資訊,通常涉及「閱讀理解」、「批判思考」的運用;從資訊到知識,就會動用到「批判思考」,以及經過探究實作的過程,然後運用「論證寫作」呈現結果與新的發現(見圖)。

如果我們的腦袋瓜兒裝的是自己主動彙整而成的「知識」,應該是比較美好的,這種知識既有用,而且不容易忘記。

如此說來,我們把教科書內容不假思索地死記死背,根本就是當成「資料」而已。從今以後,應該要將教科書內容加以分析,並查找相關書籍、線上資料,或請教老師、同學,進行批判性閱讀和重新組織,這才可能讓教科書內容活化為真正屬於自己的「知識」。

練習

資料1:

從108 學年度開始,每一所高中都必須開出代表學校特色的「校訂必修」與「多元選修」課,由於研發新課程的門檻很高,一所高中通常能開出4 學分的「校訂必修」課即可,而「多元選修」課則至少要提供6 學分。

各所高中的這些學校特色課程,都能透過「全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計畫平臺」查詢,做為國中畢業生選擇高中的參考。「校訂必修」與「多元選修」課都減少「知識量」的學習,把學習重點轉移在養成基本能力,以及進行自我探索。這樣的改變,非常適合正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。

資料2:

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帶來的最大改變,發生在高中端的課程學習。以往高三升大學時才開始煩惱如何選擇大學科系,現在是鼓勵學生提前三年,甚至更早,在「國中升高中」時,就為自己選擇一所在課程上有助於「適性發展」的高中,並將這所高中所提供的各種學校特色課程的學習轉化為「學習歷程檔案」,與111 學年度大學考招方式連動。

資料3:

從108 學年度開始的高中課程將出現所謂的「空堂」,正式名稱為「彈性學習時間」,每週有2 至3節,按照規定,學校不能挪用來上「考科」的課程進度,而老師可依照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,提供建議與引導。雖然時數不算多,但卻是以往不曾有過的安排,讓高中現場

老師相當頭痛。理想上,「空堂」的設計是讓學生能自主提出「熱情想學」的學習計畫,訂下學習目標,並且能利用「空堂」時間,按部就班達成自訂的學習目標。

問題:

1. 哪一筆資料可以包含其他兩筆資料?

2. 請以一句話,統整三筆資料的涵義。

參考答案

1. 資料2。(這一筆資料可視為最能代表或整合其

他兩筆資料的關鍵「資訊」)

2. 分數不再決定一切!透過特色課程和自主學習而

適性發展自己,才是關鍵。

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嗎?

分享 迎戰108課綱最權威攻略《高層次閱讀與思考》

相關的文章

留下一個回覆

請輸入你的評論!
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

訂閱最新的108課綱資訊

想要知道更多即時的108課綱資訊嗎?快來訂閱電子報吧!完全免費!

推薦文章

更多文章